馬術在線 首頁 馬術雜志 專題 查看內容

華天:我并不是個“孤獨”的奧運騎手

2022-8-17 14:52|來自: 《馬術》2016年10月刊

摘要: 2016年里約奧運會馬術三項賽個人決賽在北京時間 8月 10 日凌晨落下帷幕。中國選手華天與其 9 歲戰(zhàn)馬堂·熱內盧表現(xiàn)出色,排在第 8 位,創(chuàng)造了中國騎手在奧運馬術比賽上的歷史最佳成績!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的比賽順序為 ...


2016年里約奧運會馬術三項賽個人決賽在北京時間 8月 10 日凌晨落下帷幕。中國選手華天與其 9 歲戰(zhàn)馬堂·熱內盧表現(xiàn)出色,排在第 8 位,創(chuàng)造了中國騎手在奧運馬術比賽上的歷史最佳成績!

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的比賽順序為盛裝舞步賽、越野賽和場地障礙賽,65 名參賽選手經過最驚險的越野賽的比拼,已經淘汰和退賽 17 人,而場地障礙資格賽后,只有 25 名騎手晉級三項賽決賽。前兩天的盛裝舞步與越野賽連續(xù)作戰(zhàn),對騎手和馬匹的體力都有極大的消耗。越野賽后,華天表示,堂 - 熱內盧的體力在比賽最后時刻出現(xiàn)不支,好在仍憑借本能堅持到了最后。

僅僅休息一晚,就要進行場地障礙賽的資格賽和決賽,無疑對騎手和馬匹的體力和意志力都是巨大的考驗。好在,在決賽中華天和堂·熱內盧仍然狀態(tài)上佳,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比賽,僅折戟在第 11 道組合障礙,被罰 4 分。華天的最終成績被定格在罰分 63.60 分,位列第 8 位。經此一戰(zhàn),他成為奧運會史上第一位殺入馬術三項賽個人決賽的中國騎手。

“國民男神”、“一人一馬,孤膽英雄”,從華天獲得里約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第八名,創(chuàng)造中國馬術運動的歷史之后,媒體的大量宣傳令很多原本不了解華天的人關注了他,各方評論紛至沓來。開始只是單方面的贊揚和宣傳,之后逐漸加入了不同的觀點,其中不乏反對,甚至攻擊的聲音。

在《馬術》雜志的專訪中,對于贊賞,華天表達了感謝;而對于質疑,他也做出了回應。

馬術三項賽是個“瘋狂”的比賽項目

三項賽里有三種不同的馬術比賽項目。其中,盛裝舞步賽考驗的是馬匹是否服從、優(yōu)雅和步態(tài)美觀;越野賽考驗的是馬匹的速度、耐力、勇氣和對騎手的信任;障礙賽則考驗馬匹的身體素質和細致小心。三項賽里的場地障礙賽難度要比作為單個項目的場地障礙賽低,因為在三項賽中,越野賽先于場地障礙賽,因此人和馬要在之前一天在戶外快步、跳躍 10 到 11 分鐘,而在單獨的障礙賽中,沒有人馬組合會這么浪費體力!

三項賽是一個全能的賽事,考察的是騎手和馬匹的全方位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人與馬的合作能力,以及互相之間的信任。通過馬匹的表現(xiàn),你很容易判斷出它的身體素質和能力,但是人們通常會忘記馬兒也有它的個性。作為騎手,你要熟悉馬兒的脾氣秉性,因為在賽場上,人馬組合是一個團隊。不同的騎手對馬匹有不同的喜好,有些馬兒也會表現(xiàn)出它的選擇。我想,這種協(xié)作方式就是馬術運動如此有魅力的原因。

在選擇馬匹時,我偏好“一見鐘情”。我永遠記得第一次騎在馬匹“武松”背上時的感覺。第一面我就對它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它特別瘦,是一匹白色的、尾巴翹得高高的馬。但是我一騎上馬背、跨越障礙,我就震驚了:我太喜歡它了。“武松”給我了一種愉快、興奮的感覺,我當時就知道,它是我值得信賴的伙伴!

“唐·熱內盧”不一樣,“唐”是我女友送給我的馬兒,在那之前它是作為一匹優(yōu)秀的盛裝舞步馬匹來培養(yǎng)的。雖然它在三項賽上的天賦極高,但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能一直努力下去。因為我們要參加的是奧運會,不論你有多少天賦,仍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直到實現(xiàn)夢想。對于運動員是如此,對于馬匹來說也是如此。隨著成長,“唐”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也很少犯懶了。直到去年,“唐”有資格參加奧運會水平的比賽時,我才最終相信它真的想去突破自己。在里約奧運會上,它在這個“瘋狂”的三項賽比賽中,用自己的進取心和毅力超越了很多世界頂尖馬匹。

其實,我并不孤獨

能得到這么多來自祖國粉絲的支持和贊賞,于我來說十分感動。里約奧運會上我取得的成績對于團隊和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驚喜,這離不開一路上大家給予的支持與鼓勵。我也希望能借此激勵中國的下一代對馬術的熱忱。

我的奧運征程,不止是我一個人在努力,很多幕后英雄都為了我做了很多事情。我與唐·熱內盧在奧運的三天比賽是我們整個團隊四年來為了“奧運夢”而流血、流汗、流淚的最好見證。

我們有一個專業(yè)的團隊。團隊的核心是我,成員有我的女友、盛裝舞步騎手 Sarah Higgins,馬房管理人、去年英國育種者獎(British Breeder Awards)年度庭院管理者的獲獎者 Kate Hort,還有其他5位全職的、認真專注的馬工們。我們的責任不止在于讓馬匹們能夠外出比賽,在平時我們也必須盡己所能照顧好它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馬主和贊助者給予了資金支持,所以我們也要肩負起發(fā)展團隊的責任。

除了這個核心團隊,我們還有一組世界級的顧問。我們的獸醫(yī) Peter Scholefield 是全球最好的獸醫(yī)之一,負責幫助治療奧運參賽馬匹,他對待它們就像對世界級運動員一樣細致。沒有他的參與,“派大星”不會在它運動生涯的最后還保持如此高的運動水平。我們的理療專家叫 Annabel Roberts,她與獸醫(yī)一起工作,確保每匹馬能在訓練和比賽之前、之中、之后都能保持身體情況穩(wěn)定。釘蹄師Johnathon Brookes 的工作是令每只馬蹄都能有最佳形狀。我的盛裝舞步教練Peter Storr和障礙教練 Corinne Bracken 對我與馬匹的進步都付出了很多。當然還有我的父母,他們支持我把馬術當做“終身運動”。

最最重要的當屬支持我的馬主們,他們信任我們團隊的獻身精神和進取精神;還有中國馬術協(xié)會和體育局對我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給我經濟上的支持,還有對我的無條件信任,給我自由去挑選馬匹、組建自己的高水平團隊,為我的奧運征程提供了很多幫助。

沒有團體的支持我不可能有機會獻身里約,更別提在奧運會三項賽中取得世界第八的好成績了!再加上平時的訓練和活動,在這幾年之中我無暇顧及其他,更沒有機會享受“孤獨”!

是的,我不代表國內騎手的水平

我不會說我是在中國長大的,我也確實不能代表中國馬術的現(xiàn)有水平。事實上,我的夢想從來都是有關奧運的夢想。每個人的目標不同,作為一個騎手,你是要做出選擇的:是要在奧運級別、世界級別上打比賽,還是參加國內的比賽。因為同時打幾個級別的情況在三項賽里是不存在的。我知道中國也有很多騎手為發(fā)展馬術事業(yè)做了很多貢獻,讓中國的馬術運動上了一個臺階。我們做的方向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推動中國馬術的發(fā)展。目前為止,我生活的大部分都是為了追求奧運夢想,我希望用我取得的成績來推廣這項運動,讓更多孩子騎馬,哪怕只作為一項娛樂也未嘗不可。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同時在國際和中國的賽場上比賽。

我一直在為夢想而活

我曾說過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可能會參加10次奧運會。在馬術歷史上,曾經有新西蘭騎手Mark Todd那樣的傳奇經歷,他曾經在60歲高齡時還堅持在奧運會賽場上比拼。里約奧運會場地障礙賽的金牌得主Nick Skelton也已經58歲了。我沒法想象如果我不騎馬還會做什么——我一直在為夢想而活。我希望在他們那個年齡時還能像現(xiàn)在一樣有如此強烈的激情去完成我的奧運夢想。

在北京奧運會上,我從“武松”身上落馬了,因此我格外珍惜這次在里約奧運會賽場上比拼的機會。北京奧運會對于我來說就像一個童話故事一樣,只可惜并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我仍然感受到了在奧運會賽場上為自己的國家而戰(zhàn)的榮譽感是多么強烈。我甚至覺得,如果在北京奧運會上,我有了一個特別好的結果,幸福就來的太容易了!在上次奧運會的失落感正是我和團隊努力訓練的動力。八年時間,我們終于又回到了奧運會賽場上!

里約奧運之后,我有了新的偶像。奧運會場地障礙賽有一個傳奇的故事,一位英國紳士叫 Nick Skelton,他已經58 歲了,參加了七屆奧運會,經歷過頸椎折斷和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馬匹也才剛剛從一次嚴重受傷中痊愈,最終與愛馬Big Star奪得了一枚寶貴的個人障礙賽金牌。Nick Skelton 代表了真正的奧運精神,包括勤奮工作、無私奉獻、對馬匹的耐心,以及作為一名頂尖騎手所必需的天賦。在Nick Skelton走上領獎臺時,他哭了,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哭了。因為他向我們展示了在他這個年齡也可以實現(xiàn)“奧運夢想”。他是所有騎手的榜樣,我們來自不同國家、年齡也不同,但我們擁有一樣的夢想。

未來,我想幫助發(fā)展中國的馬術事業(yè)

在里約奧運上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取得了能力范圍內的最好成績,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利用奧運會這個平臺,向中國民眾推廣馬術這項運動。我和我的家庭從去年開始就在這方面進行準備,去年12月1日,我們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奧運之路”新聞發(fā)布會。作為中國大陸唯一一名里約奧運會騎手,我覺得自己身上肩負著很大的責任,去推廣馬術,同時努力讓代表中國的五星紅旗有機會飄揚在里約奧運會的馬術賽場上。在中國,有很多人在不遺余力地發(fā)展馬術產業(yè),他們已經付出了很多,我也希望能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現(xiàn)在,有兩個限制因素限制著中國馬術的發(fā)展:

第一,進口和出口馬匹的檢疫限制。嚴格的檢疫制度限制了中國高品質馬匹的繁育。目前,只有上海舉辦的環(huán)球馬術冠軍賽允許國際騎手從國外帶著自己的馬匹來中國參賽。但是因為檢疫限制,這些馬匹被“隔離”起來,不能和中國的馬匹接觸。這意味著中國騎手和馬匹不能參與其中。因此,雖然上海 GCT 比賽是一個國際級別的賽場,但它其實不允許中國騎手真正參與比賽。

第二,大多數(shù)騎手的贊助僅能支撐他們在國內比賽中比拼。對于現(xiàn)有的資金支持,中國騎手們沖擊奧運會是十分艱難的一件事情。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將會和中國馬術圈人更多地探討關于馬主的事情。事實上,在中國,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馬主在馬術運動中的獨特意義。里約奧運會上,我的馬主是英國人。我希望讓更多中國的愛馬人士成為馬主,去支持中國騎手在國內和國際賽場上爭得榮譽。我希望,在東京奧運會上,我的馬主都是中國人,能參與到奧運會的四年的準備過程中,抒寫下一段奧運故事。

馬文化在中國本就有源遠的歷史,現(xiàn)在遇到了一個新的發(fā)展契機。我想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馬術文化,我相信這項運動在中國一定能發(fā)展壯大。

文/尹天姿 圖/夏原浦

©2011-2025  馬術在線 (京ICP備11042383號-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頂部